首页
砚台小说
找书  排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采风二

    “以适才所言之税率,再有些损耗,民人负担可不轻。即便田亩足够,又如何能做到足食的?况且还有这许多徭役。”四爷对此很好奇。

    他可是听说了,大秦这边服徭役很多时候也是要自备干粮的。

    大清国根据土地肥沃与否、种植何等作物,税率也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大致是三十抽一、二十抽一的水平。

    以此为基,到了地方上,层层盘剥下来,实际上普通农人要缴纳的足有二成,甚至更多。

    如果照大清的盘剥标准,本身税率就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佃户把所有粮食都交上去都未必够,又如何能够足食?

    损耗什么的雍正说的隐晦,车玄没有听出来啥意思,不过从清初时节走过来的农夫李有福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什么折色火耗、踢斛淋尖之类皇帝默许的手段,还有那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摊派总是能压得农人直不起腰来。

    “好叫贵人知晓,”李有福小心道:“大秦国这儿没有那许多虚头,定的几分税,收获时节便缴多少,无需再另外补上。”

    这大秦吏治如此清明吗,胤禛压根不信。

    这天下间还有不偷腥的猫?定是看乡啬夫在此,不好明言。且待我再问上一问。

    “喔,若如此,那给衙门办事的差役却又该如何过活?”四爷手拿折扇,似笑非笑地问道。

    这一个县,入流有品级的官员不过知县县丞、教谕、训导、主簿、巡检等寥寥数人而已,这是正式公务员。

    还有些不入流但拿朝廷俸禄,有编制的小吏,什么衙役、门房、仆役、仵作、轿夫、库丁、更夫、火夫、吹手、厨夫之类乱七八糟的,这是事业单位人员。

    更多的是不在编的临时工,可能多达数百人,这些人是没有工资的。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因为编制内人员太少,忙不过来啊。

    这么多人总得生活吧,可不就需要些体制外收入喽。

    李有福老实答道:“大秦这里没有轿夫之类的职位,收税办案的官差们,自有朝廷俸禄,不敢逾越法度。”

    “那到了忙碌时节,些许人手又如何周转得开?”四阿哥不解问道。

    好吧,就算你没有太多的冗员,但总归得有足够的人手吧。

    乡啬夫车玄答道:“大秦之制,乡有有秩、乡佐、三老、游徼;亭有亭长、亭佐、亭候、求盗、亭父;里设里魁;伍有伍长。”

    “吏员极众,不虞人手不够。”

    “且自亭长以上,皆有俸禄,纵里长、伍长亦可得税负优待、徭役便利。若有渎职者,自当罚钱削爵,敢不尽心尽力。”

    雍正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些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自然要为朝廷办事。

    如此以来,中央的触手可以直接伸到最基层去。这个组织力量,着实骇人听闻。

    大清国又是个什么情况,那些个“未入流”事业编都集中在县城,只在纳粮办案或是摊派打牙祭时才会下去溜达溜达。

    地方上完全就是宗族、乡绅的天下。而且这些事业编职工和数量庞大的临时工,还多少会跟乡绅挂点关系。

    所谓铁打的乡绅,流水的县令便是如此了。

    作为地方基层组织触手的乡啬夫、亭长、里魁之类的职位,大清当然也是有设立的,但基本都是由地方士绅大族充任,没有俸禄,“无偿”为帝国服务。

    “这么多的官吏,又如何能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