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砚台小说
找书  排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三章 远遁而去

    就在众人还在无比震惊之中时,荀粲已经提笔写下了三都赋的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荀粲每写一句,便有专门的抄写者将此文抄写下来,给诸生传阅,而那两位精研行书体的博士则有些如痴如醉的看着荀粲那飘逸潇洒的字体,仿佛已经忽略了荀粲书写的内容……

    这个总序并不十分出彩,但却详实的写出了荀粲写这三都赋的缘由,乃是“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这《三都赋》同前面那两篇短小精悍的古文不同,它更加类似于说明文,却是用汉赋的手法写出,正好将前两篇文的特点综合了起来……

    这时原本嫉妒荀粲的人,在知道荀粲那个竹隐先生的身份之后,一点也不敢发出任何质疑之声了,虽然有些人想从这个总序上挑毛病,但一想这可是竹隐先生写出来的字……便熄了挑刺的念头。

    整个场面显得十分的安静,秩序极好,除了极其安静的传阅纸张的声音外,甚至能听到风吹拂过后方树林的沙沙声,而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水榭之中那个挥洒笔墨的身影,有句话说得好,男人的一丝不苟同女人的一丝不挂都是最有魅力的时候,如今认真写赋的荀粲,就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得那些少女们更加痴迷了,但她们却也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打扰了荀粲的思路……

    时间就在这样的静谧之中缓缓前行,荀粲这《三都赋》之中的《魏都赋》已经从开头的“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写到了第六段的““左则中朝有赩,听政作寝。匪朴匪,去泰去甚。木无雕锼,土无绨锦。玄化所甄,国风所禀。於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重闱洞出,锵锵济济。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这文一口气写了上千字,没有任何的停顿,荀粲依旧显得文思如泉涌,这样的才华,简直已经无法用天才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妖孽,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人觉得有抄袭的嫌疑,谁要能将所有的抄袭来的东西记在脑中?这《三都赋》可是字数破万的汉赋,谁能当场抄出来?

    一片死寂,那些嫉妒荀粲的人,或是想要看荀粲笑话的人,现在脸上只觉得火辣辣的,像被抽了一个重重的耳光,刚刚那些诋毁荀粲的话,就像自己在打自己的脸,而原本那些诸葛诞的托儿们,则见势不妙,偷偷溜走了,任何质疑,在荀粲这逆天的才华面前,都是浮云!

    等到荀粲写完魏都赋的最后一段“……虽星有风雨之好,人有异同之性。庶觌蔀家与剥庐,非苏世而居正。且夫寒谷丰黍,吹律暖之也。昬情爽曙,箴规显之也。虽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车二六,三倾五城,未若申锡典章之为远也。亮曰:日不双丽,世不两帝。天经地纬,理有大归。安得齐给守其小辩也”时,他搁下笔,洋洋洒洒三千字以上的魏都赋已经一气写成。

    荀粲活动了一下筋骨,继续开始构思吴都赋,而那些博士们则个个目瞪口呆,尤其是那位在之前劝说荀粲的博士杜宽,这时看着这篇完全将洛阳的风貌写出来的《魏都赋》,他只觉得生在梦中,这位公子榜首、竹隐先生的才华实在是无人可比,哪怕是那位曹七步,也只能甘拜下风!

    当这篇魏都赋传阅到诸生手中之上时,那些看到妙赋时激动无比的诸生,忍不住低声叹道:

    “妙啊,太妙了,荀博士之才,当真天下无双!”

    “魏都一赋,道尽洛阳之繁华,语言虽不似阿房宫赋那等华丽,但内容之详实,考察之详尽,当真令人赞叹,我认为荀博士肯定早就已经开始准备这篇《三都赋》了,今日完全是厚积薄发……”

    “谁说荀博士不能比得上班固、张衡,我觉得看这魏都赋,已经完全超越《两都赋》、《二京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