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砚台小说
找书  排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62、九救石榴

    积善坊临淄郡王宅,大门紧闭。李隆基反锁了书房门,一个人吃闷茶。茶汤咸,茶团皱巴巴地蜷着沉在碗底,四五攒白沫飘于茶汤上,像回纥人,居高临下,嘲笑他皱巴巴的心。

    压下无名火,一口气把茶水吞尽,他开锁摔门,脚不沾地从竹林奔到邻家。兄弟齐心,其力断金。还有四位王兄王弟的侍卫可以借,李隆基要纠集五王宅之力再发起一次劫持。

    失败了两次,不信会在一帮回纥人手中失败第三次!

    借侍卫很顺利,隆基宅的后院顷刻聚齐了两百余名侍卫。他这次吸取自家侍卫劫持失败的经验教训,不再搞轮流骚扰战术,直接将这两百人编在一起,指明回纥营地所在位置,打算以四倍于回纥亲卫的力量,明着聚众抢。

    “你们统一易装,分批从后门出去,刀枪也不要带惯用的,直接去铺子买。待出城聚齐后,以黑布蒙面。速战速决,勿伤都督之子,只要劫回这个姑娘,本王自有重赏。”李隆基悬起一幅石榴画像,向他们布置任务。

    “三王,这不是上次通缉的那个逃婢么?难道她回纥细作?”有位常在城里办事的护院眼尖,一下子认出石榴。其他人纷纷点头。

    李隆基清了清嗓子,止住他们的议论:“总之,要活的,务必要抓回来。”

    “得令!”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如果真是细作,抓到此婢就是立下了军功。

    四个打一个,这次总不会再失手了。李隆基安心地舒展眉头,到寝室搬出积蓄,快速计算着该如何补偿那些受伤的侍卫,还得拨出一笔赏金预备着待会儿发辛苦钱。

    “石榴,你还没进门,却快花光我的金子了。这笔帐要利滚利……”他数出五袋金豆子,顿觉囊中羞涩。看来今年秋天要早早去收田产上来充实小金库。

    往年时不时有皇奶奶的赏赐,不觉得花销大。如今皇奶奶只爱赏赐和尚,无疑使他少了一大笔金子来源。李隆基暗暗决定,等石榴一回来就把帐簿交给她去打理。“敛财如伊,定能掌好账簿。”锁上钱箱,开始等候捷报传来。

    盯着漏更,戌时。这会儿他们应该到了,赶在晚饭的时辰去劫营,天助我也。

    戌时三刻,守门的来禀:“郡王,城外递过来的包裹。”李隆基忙打开,里面是他给侍卫头目的洛阳图。距回纥营地所在位置一掌远的林地染了小片血痕。

    怎么可能!四打一,竟然败了!一群没用的废物!

    临淄郡王翻过地图,背面是侍卫的标记无疑。他攥拳将金银包好,递给守门人,指着染了血的地方说:“侍卫暂藏于此处。你骑马出城,带上伤药和大夫,令他们分批撤回来。”

    李隆基又把自己关进书房。

    窦氏因晚饭时没见到儿子,问过他的几个媵妾,才知道儿子在书房,拒了送去的晚饭。窦氏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搁下碗筷,亲自去叫儿子出来吃饭。

    “隆基。”窦氏扣门,里面没动静。“开门,连母亲也不见吗?”

    门拴磕哒一声落下去了。窦氏推门进去,指着地上横七竖八的书籍问:“母亲教导你要制怒,你就是这样制怒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先去吃饭,饭后再说。”

    窦氏随手将书捡起来放回案上去,见到案上搁着的石榴画像,她便拿起来仔细端详一番,确实是石榴。因指画笑道:“谁画的?石榴人不错,我正要跟你商量这个司膳坊宫人的事。待迎娶了王妃,就纳石榴为儒人吧。有她在洛阳,母亲居于长安深宫也不用担心你的饮食起居了。”

    见儿子皱眉不语,窦氏放下画像说:“你不愿也无妨,留她在长安还能陪着我解解闷。走,吃饭去,下个月就要结青庐娶妃子了,多多调养身体才好。”

    “母亲,孩儿愿意,可是她今天被赐给回纥。孩儿只晚了一步。”

    窦氏瞧着他的样子,再看看一地狼藉,心里已明白大半,想到晚饭前院中一片喧嚣,忙拉过儿子责问:“隆基,你派人去滋事了?一个宫人,不值得。”

    “不是滋事,是救人。”他不肯动摇这个事的性质问题。

    “比你父亲强……随母亲来,为你卜一卦。”听到“救”字,窦氏彻底站在了儿子这边。李旦不肯救她,致使她有家归不得,有子近不得,深宫青灯,何其怨也。

    净手,焚香,卜卦。卦数为九。

    “九者,阳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变。”窦氏收起卦筹,慎重地警告儿子:“隆基,你为阳,石榴为阴,这卦象是阳盛,该你去救她。但只可以试九次,如果失败,不准继续,唯有各安天命。否则恐生数极之变相。”

    李隆基显然对母亲这种半路出家的占卜招数不太相信,反驳道:“母亲,您上次算卦时说孩儿今天有财运,可孩儿今天不但一文未得,反倒赔了许多钱财进去,根本不准……”